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汽车 热门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_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佚名 2024-05-24 人已围观

简介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_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我对“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的一些看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1.新能源扎堆换电模式前景黯淡难发展2.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展望3.宋

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_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我对“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的一些看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1.新能源扎堆换电模式 前景黯淡难发展

2.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展望

3.宋琤:AI驱动营销新变革,汽车行业“数智化”营销势不可挡

4.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王彦彬:油电同价 为双碳贡献远程力量

5.腾讯钟学丹:汽车产业将基于云端定义智能、体验和新商业模式

6.“换电模式”被明确鼓励,新能源车市场再迎变局?

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_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新能源扎堆换电模式 前景黯淡难发展

       多家车企积极布局换电

       创业初期还在为资金发愁的李斌,现已成为行业新贵。蔚来市值超越一众传统车企,不论新能源板块泡沫与否,显然蔚来是成功的。如今能源补给成为了李斌下一个发力方向。12月15日,蔚来与国网电动签署深度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充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积极探索车辆及充电商业模式创新,开展充换电站共建、车网互动等合作。

       无独有偶,今年9月份,老牌车企吉利也在重庆正式召开了换电模式发布会。新势力车企小鹏汽车也于近日成立了两间新公司,经营范围含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等,开始布局换电领域。广汽埃安将为Aion?S推出换电版本车型,并将提供给广州市出租车公司。今年8月,蔚来正式推出“BaaS”电池租用模式。选择BaaS服务后,用户仅需每个月支付980元的电池租用费,降低用户的购车门槛。

       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可轻松做到700km以上,但是,充电功率过大引发的安全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充电时间过长等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打退了一部分消费者购买纯电动车的念头。今年5月份,“换电”正式被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范围内。随之,众多车企也开启了换电领域的布局。

       广汽埃安方面表示,埃安S本身就有换电版,我们自己有车电分离技术。作为新生事物,作为尝试,我觉得也不妨做,但是实事求是讲成本不低。

       吉利内部人员指出,安全性能高是吉利科技集团智能换电站的特点之一,换电系统中的锁止机构、水循环快换组件等关键零部件,单个部件均接受了超16000次的耐久测试,确保换电系统可以达到十年以上使用寿命。

       小鹏汽车官方表述,小鹏汽车在解决电池问题方面一直在积极探索。在未来推行换电服务之前,超级快充、小鹏电池租赁服务是主要的解决手段。

       随着国家政策持续补贴和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完善,换电模式看似拥有明朗的发展前景。但站在目前的实际情况思考,换电模式的普及似乎有着不小的阻力。

       技术、商业阻碍重重,标准难统一

       换电模式技术仍存在难点,换电模式还需不断探索。电池行业内部人员指出,首先换电技术需要解决七大技术难点。即:安全性、便捷性、高效能、车电分离、有效延长电池寿命、梯次应用、储能和减轻电网负荷、电池全生命周期与价值管理,以及实现整车换电底盘标准化。

       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说,换电技术更适合服务运营车辆。目前车企背景的换电运营商,有北汽新能源背景的蓝谷智慧能源、吉利背景的枫盛汽车、蔚来汽车背景的蔚来能源、力帆汽车背景的移峰能源。

       从服务对象来看,除了蔚来能源服务私人车辆外,国内其他的换电运营商主要是服务出租、网约、分时租赁、公交、物流等运营车辆。但在车企运营性质车辆中,使用换电技术车型体量相对较小。调查显示,北汽新能源的蓝谷智慧能源,在全国范围使用换电技术的出租车仅约1万台。

       汽车分析师钟师在采访中也指出,换电模式将来的主要的应用对象,是商用车。还有就是具备运营性质的车辆,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因其具备运营性,它有固定线路固定站点,与换电技术的模式匹配度更高。

       纯电动乘用车换电标准,于商业性而言很难统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换电模式的推广需要加速电池标准化,但换电标准很难统一,各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和设计思路,这也是换电模式推行多年却无法迎来规模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汽车分析师张翔也向中车网坦言。纯电动的乘用车换电模式标准的统一困难很大。不仅是那个技术难点,更大的是商业问题。

       一方面,每辆车的设计厂家有自己个性化的处理,如果换电标准统一对于整车的结构势必会发生改变。电池包的大小统一也不利于行业的创新性。另一方面,每个电池厂商的电规格不尽相同,所赚取的利润也不统一。

       若大家都用国家标准统一,那补给电池就可以由第三方生产,厂家没办法管控其价格,相对获取的利润便略显掣肘。就厂家的商业利润出发,换电模式标准的统一很难实施。

       充电技术仍为主要补给方式

       换电模式短期无法成为能源补给主流技术。普及换电技术成本极高,对于资本的投入极大。《新能源汽车换电技术可行性报告》一文中提出假设,我国加油站总数约10万个,以80%的数量置换换电站系统,每个换电站需匹配基础设施:自动更换系统(20万)、峰谷调节智能充电柜一套(30万)空调系统一套(3万)、铺设电缆一套(50万)、收费系统一套(5万)、地面服务站一套(30万,不含土地使用费用),另外每座换电站正常运营通过数据计算约需电池包10774块。

       核算成本累计单座换电站约需投资140万,总数8万座。按照我国新能源行业布局发展预计6年完成全部投资。另外,电池包需投资6566亿元、换电站需投资1120亿元,预估总计需8480亿元。行业顺利推进的前提还需六年的建设及8480亿万的投资,换电模式短时间无法成为主流。

       充电桩仍是新能源车型能量补给主要措施。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能源补给方式主要有三种:慢充、快充以及换电。此前,在国家新能源规划里面是“以慢充为主,快充为辅,鼓励换电”。

       对于个人电动小汽车而言,在机场、商厦、超市及路边已建设交流充电桩,利用车载充电机为车辆充电,同时住宅小区内部也设立有充电站利用低谷电充电。数据显示,全国的充电桩设施也达到了117.4万台。截止到2020年3月底,我国换电站保有量达433座,其中保有量排名前三的区域为北京、广东、浙江,分别为182座、56座、47座。

       据调查,截至2020年12月14日,国内与“充电桩”相关的在业、存续企业多达8.9万家。最近几年来,国内与充电桩相关的企业注册量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16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只有0.64万家,2018年的新注册量突破万家,达到1.54万家,2019年注册量为1.86万家。到了2020年,仅是前十一个月,国内充电桩相关的企业就新注册了2.08万家。

       华中农业大学化学系副教授石炜在采访中向中车网解释,中国市场动力电池包的出厂价目前维持在每kWh?800-1200元的水平。而紧凑级续航在400-600的主流BEV搭载电池容量通常介于50-70kWh之间。因此,动力电池包的成本就在5-8万之间。通常来讲,动力电池占据整车成本的40%左右,这就使得换电技术紧凑级BEV的成本至少在12万元以上。价格上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展望

       你好,朋友们。今天,边肖汽车向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电动汽车的动力模式和经济模式。电动汽车动力模式和经济模式有什么区别?电力模式和经济模式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接下来,汽车编辑会给朋友们好好讲一讲。

       汽车销售模式

       整车销售模式与插电式和纯电动车基本一致。

       电动汽车的销售、使用和推广与汽车制造商、政府和运营商(电力服务公司)密切相关。这个模式中的每个角色基本上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汽车厂商和电池厂商都参与到车辆销售的过程中,而动力服务公司则应为整车全生命周期的运行提供服务。

       在这种模式下,运营商显然是关键的推动者,这也是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重点。

       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同时购买裸车和动力电池,然后自行充电,典型的&ldquo白天使用,晚上充电,辅以公共充电桩&rdquo基于模型。

       此外,充电技术难度大,人工操作简单。但整车销售使得用户在购买时支付了一大笔,产品竞争力较弱,不利于市场推广。

       此外,在推广初期,电池寿命比汽车短,用户面临购买多个新电池的风险。如果没有人工维护,电池的寿命将大大缩短。

       此外,用户选择下班后充电,充电时间同比集中,对于城市的电力构成也是必要的。从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角度来看,自充电模式会给能源供应系统的基础设施带来诸多困难。

       整车的目标客户是家庭客户、商务车等行车距离短,每天充电好就能满足需求的群体。

       对于这种需求类型的电动汽车,充电模式是慢充和快充的混合。传统收费对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的需求较小,与政府部门合作推广,建设成本较低。

       然而,在紧急情况下,电动汽车仍然有快速充电的需求。

       快充基本上对站点建设、运维、网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仅从服务成本中获取利益仍然是不可能的。只有有了政府对中间运营商建设运营的补贴,在运营网络基础扎实的前提下,纯电动汽车的销售才会让运营服务商从中获利成为现实。

       车辆租赁模式

       汽车租赁是指租赁经营者在约定时间内将租赁汽车交付承租人使用,以获取租赁费用而不提供驾驶服务的运营模式。

       架构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整车企业捆绑电池租赁,能源供应服务企业搭建充电站和充电桩网络并负责运营;第二类为车辆企业裸车租赁,能源供应服务企业租赁电池并负责充电站和充电桩网络的建设和运营;第三个是国家电网已经决定;换电是主要因素,插电和充电是辅助因素。它还负责供应电池租赁服务的商业模式,即车辆企业租赁裸车,能源供应企业供应电池租赁和充电网络建设和服务。

       其中,裸车租赁是最好的,电池租赁的成本相对于其他两种方式来说是相当低的,因为用户通过这种方式承担的成本比较少。既然新能源汽车的购买价格没有优势,显然降低用户承担的成本是商业模式非常重要的问题。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都实施了租赁,中国也有电动汽车租赁的成功案例。

       江淮汽车使用现状;目标购买&rdquo和&other车辆租赁。模式方面,2010年和2001年,共推出JACiEV第一、二代纯电动汽车1585辆,创造了连续两年行业内纯电动汽车示范运营规模最大的纪录。2012年,已有4000辆第三代iEV投入市场。

       电池租赁模式

       电池租赁模式,也称为换电模式,是将汽车和电池分开销售的一种思路。汽车制造商只销售电池,而电池租赁公司和电池制造商负责电池的租赁。

       这种模式的优势很明显,让用户可以像加油一样更换电池,获得持续的能量供应,并且不需要对电池损耗和折旧负责,让用户省心。

       在电池租赁模式下,汽车厂商和政府部门只负责电动汽车的制造、研发和推广,汽车厂商的利益也是非常传统的汽车销售和常规零部件的维修。在这种模式下,电池管理者、能源供应企业和运营服务商是整个模式的创新重点。

       电池制造商在供应和回收电池中获得利益,而能源供应企业和电站运营商可以从电费、电池租赁费用、废旧电池回收费用和政府补贴中获得利润,同时承担电池购买、电池交换站建设、维护和运营的费用。

       在这种成熟的体系下,可以有效弥补整车销售模式中客户对电池寿命负责的缺陷。

       然而,电池租赁模式的客户群并不一定是有限的,由于其无限的使用条件,在易用性方面具有必要的优势。

       好了,今天边肖汽车的朋友们简单介绍了这么多电动汽车动力模式和经济模式。不知道小伙伴们听了边肖汽车的简介后,对电动汽车的动力模式和经济模式有没有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边肖汽车的简介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知识,那就关注这个网站。边肖车在这里等你!

       百万购车补贴

宋琤:AI驱动营销新变革,汽车行业“数智化”营销势不可挡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444万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快速增长,2021-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预计到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444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王彦彬:油电同价 为双碳贡献远程力量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来势汹汹,与各行各业进行着种种结合,汽车行业如今成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各大高科技公司纷纷入局智能汽车产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汽车领域掀起了一场场技术革命,这也给汽车厂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特别是在新能源化、智能化不断普及的当下,汽车行业变革的影响持续显化,国补退坡引发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新一轮价格战,车企退市、4S闭店潮不断;另一方面,存量市场加剧,拓客成本持续飙升,引发线索平台与经销商之间的激烈博弈。

       对于身在变局中的汽车品牌来说,市场变了,用户变了,生意经营的策略也要相应变化。想要提档加速,穿越技术变革与行业巨变周期,以先驱之姿领跑市场新格局,车企必须找到一条新的用户经营、生意增长之路。

       日前,百度营销和汽车信息网联合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作为指导单位的汽车行业AIGC营销峰会在上海召开,汽车信息网、品汇汽车总经理宋琤就“在新时代到来后,媒体应该如何使用AI能力助力品牌传播, 打造全场景、多元化的传播环境,从而提升品牌传播价值”进行了观点分享。

AI技术驱动汽车媒体全面转型

       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产生,用户获取信息从PC迁移到手机,一开始也只是有大量的APP出现在用户的手机屏幕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开始更习惯用大型APP平台来获取内容和信息,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演变成流量集中的大平台时代。

       面对这样的用户习惯改变,宋琤对汽车行业营销也有新的思考。宋琤有着15年以上互联网从业经验,并拥有丰富创业和项目内部孵化经验,多次获得过亿融资。宋琤2016年加入百度,对百度体系下的产品拓展深耕,并建立百度汽车频道;2018年加入爱卡汽车,期间打造汽车媒体新业态和创新产品模式,并实现流量增长100%。过往的经历让宋琤对汽车媒体如何利用好AI工具,打造更贴合车企和用户双向内容营销新需求,有了更进一步认识和规划。

       宋琤表示,在时代的发展中,营销传播方式方法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技术在营销行业的应用,逐渐从帮助媒体整合资源、凸显新的创意表现形式,过渡到以技术驱动及资源售卖为主的精准定向投放,再到如今的大规模个性化、精准化的算法式投放。

       在宋琤看来,汽车媒体今后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变革,将会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一是建设技术能力、运营能力,将运营、技术与原有的内容能力融合,成为TMT数字新媒体;二是通过数字化运营方式,直连用户,管理潜客、车主的全生命周期;三是利用AIGC重塑内容生产模式、传播模式、营销模式。

       对此,汽车信息网将充分进行技术融合,特别是借助AIGC的技术,进行迭代升级,成为具有快速、海量内容生产和信息分发与传播的平台。而品汇汽车作为原创优质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新媒体平台,其旗下的汽扯扒谈、马达视频、E车汇和达车汇,也将充分做到差异化、个性化。

       此外,在数字化时代中,汽车信息网还研发出覆盖传播闭环、厂店联动和潜客直连的服务产品,真正意义上的找到了通过内容、运营、技术,助力品牌完成从传播、管理、运营到孵化的全闭环数字化链路。

汽车行业“数智化”营销势不可挡

       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乘用车销量2356.3万辆同比增长比9.3%,新能源汽车的占有率达到25.6%。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汽车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当前,汽车营销已从传统的媒介投放转化为现在的数据及技术整合驱动营销,汽车行业商业模式从依赖交易价值向聚焦用户价值转型。

       而数字化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和内容的不断升级,是公关营销传播的两条主线,在汽车营销中尤为典型。汽车营销技术性强、圈层化强,而且因为汽车价值高,购买决策慎重,实现转化更难。因此更要创新运用新技术,在实现共享共创同时,更好坚守以内容分享价值的传播理念。时代巨变之下,更需要回归本质,用真实信息为客户和消费者创造价值、构筑信任。

       当下的汽车营销领域和汽车行业一样百花齐放,各种营销传播方式层出不穷,5G加速内容和场景的升级,视频化、移动化、知识化、智能化转型使得数字营销的新业态、新模式源源不断地产生,为汽车营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在新技术变革的浪潮中,汽车营销必须充分利用好新一轮数字科技革命带来的技术红利,在创新和变革中实现破局。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助理会长柴占祥表示,新能源、智能化、共享出行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传统汽车行业的格局正在被重塑。AIGC作为新兴技术,将对整个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深远影响。

       针对新技术对于新营销的赋能,长安深蓝汽车营销服务中心副总经理汪明飞表示,对于车企而言,用户运营是重要的切入点和机会点。在新的营销模式下,车企依托强大的数字化建设进行系统重构,将更加关注整个用户生态和私域运营。

       宋琤表示,目前,汽车信息网拥有包括内容智能创作和分发、经销商传播赋能、潜客直连、车主群服务四个已经成熟的数字化产品。汽车信息网和品汇汽车,将以汽车媒体向TMT新生态转型践行者的身份,变革成一个基于技术革新与AI人工智能融合的汽车行业新媒体,以终为始、直连用户、赋能品牌,达成共赢的新业态。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扯扒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腾讯钟学丹:汽车产业将基于云端定义智能、体验和新商业模式

        2023年3月29-30日,由电车资源、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主办,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运联智库提供支持的“2023 第六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会暨第七届新能源商用车“金熊猫奖”颁奖盛典”在成都隆重举行。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副总裁、轻商事业部总经理王彦彬先生,发表题为《油电同价 远程引领新商用车时代》的主题演讲,他表示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将继续聚焦市场变迁不断推陈出新,以新产品、新模式、新生态赋能客户高效运营,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赢战新未来,为国家“双碳目标”的早日达成贡献“远程力量”。

        全球新能源化浪潮?重塑商用车产业

        前瞻布局?远程引领商用车新能源变革

        全球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

        2023年中国正在快速向全球第一个“新能源汽车当年销量进入千万量级”的国家进发,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市场化阶段,正在跨越从量变到质变的门槛。政策和市场双驱动下,商用车行业生态正在重塑。?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成立于2014年,是吉利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作为中国首个聚焦新能源领域的商用车集团,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形成了“以研发为先导,聚焦绿色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商用车产品与业务发展方向,以科技为引领,以用户为核心,聚焦创领零碳陆运和可持续未来。致力于实现“创造智慧互联,引领绿色商用”的企业使命,推动商用车产业变革。

        领跑新能源商用车市场,领导地位牢不可破?

        五款车型荣获六项“金熊猫”大奖 当之无愧

        2022年,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整体销量排名行业第一;2023年1-2月,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同比增长262.7%,累计市占率22.8%排名第一;远程新能源物流车同比增长397.0%,累计市占率高达29.8%排名第一,新能源轻卡累计市占率达41.7%。历经多年积淀成长,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已经实现了国内新能源赛道的领跑。在国内市场持续发力的同时,远程也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与海外伙伴一起推动全球城市物流车的能源变革。

        在29日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新能源商用车“金熊猫奖”颁奖典礼上,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一共荣获了六项物流车销量大奖,分别是物流车年度总销量TOP奖(排名第一)、中面年度销量车型TOP奖-远程星享V6E(排名第一)、大面年度销量车型TOP奖-远程星享E6(排名第一)、小卡年度销量车型TOP奖-远程锋锐F3E(排名第二)、轻卡年度销量车型TOP奖-远程星智H(排名第一)、轻卡年度销量车型TOP奖-远程星智E200(排名第五)。

        销量第一的背后,是用户对品牌、产品的信任,是品牌与用户构建关系的开始。商用车行业正处于大变革的风口,用户的需求焦点也不再集中于单一产品上,在产品能够解决其所面临基本问题的同时,以最优的成本拥有过硬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以最高的运营效率获得稳定的高收入,成为其最大的希望,商用车已进入新的时代。?

        研发为先导,布局绿色智能新一代商用车?

        以技术引领,“智造”绿色智慧交通生态圈

        强大的研发实力是满足用户多元需求的保障,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中央研究院,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汇聚了全球超2000名研发工程师专注于商用车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开发,负责在乘用车技术基础上的全新一代绿色智能商用车产品的研发。截至目前,累计申请专利2400项,其中包括大量新能源汽车相关核心技术专利,主导并参与67项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制定。

        在关键的三电技术领域,远程智芯三电系统集成项目涵盖了电池系统、电驱动系统、域控等核心产品的研发制造,形成在三电系统核心领域的领先地位。

        布局五大产品线专业制造基地,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打造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智慧工厂。并形成了“制造中心+商业生态”的布局,积极与当地资源“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实现优势互补,助力打造上下游产业集群,形成区域经济生态圈效应,同时拉动就业推动当地商用车新能源化转型,建设绿色智慧交通生态圈。

        多能源并举,城配物流全场景覆盖

        场景定义商用车,用户共创爆款产品

        针对城配物流领域,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布局了VAN车及卡车两大产品线,并打造远程星智、远程星享、远程锋锐三大产品矩阵,其中VAN车已覆盖5-8方产品,卡车已覆盖3.5T-12T产品,形成了以纯电、增程为核心,拓展甲醇、混动、氢能等多能源型动力技术路线,充分满足城配物流用户全场景、多样化需求。

        产品是品牌与用户沟通的桥梁,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深入了解用户诉求,持续打造爆款创富工具。

        快递快运、商超配送和冷链以及短途城郊城际运输场景下,对续航长短、承载大小都有不同的要求,标准配置的产品容易造成资源闲置或者存在明显短板;城配物流中经常面对临时补货的情况,一车拉不完、两趟不划算;搬家物流、酒水运输、末端冷链等更加复杂的场景,既需要灵活机动进出方便,又需要大容量大承载。

        远程与用户持续沟通,通过不同动力、续航、承载、货厢空间等组合模式,在远程星智H、远程星享V和远程锋锐等爆款产品基础上,开发专属定制车型,实现产品共创、精准解决场景痛点,为用户增效创收。

        接下来即将上市的远程锋锐全新微卡,将形成最完善城配物流产品矩阵,覆盖更多细分应用场景,为用户带来超值运营体验。

        以货为中心,引领商业模式变革

        远程无忧计划,引领商用车“油电同价”新时代

        王彦彬表示首次购买新能源产品的用户大部分是初入城配物流行业,打破“套路”,快速实现稳定收益,是用户伙伴面临的首要问题。

        远程新能源轻商业务通过服务模式创新,为用户伙伴提供全价值链增值服务,融合各大运力平台及战略合作伙伴优势资源共建产业生态,合力打造“远程e家”超级共享聚合平台,以数字化+全链路商业运营,创建一个串联起人、车、货、金融、场、运等多个维度的“微生态”, 实现从以“车”为中心到以“货”为中心的全新商业模式,助力用户以最“简单”的方式赚取更多财富。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通过营销模式创新,打造“远程无忧计划”?通过“油电同价、保值无忧、运营无忧”三个维度,能为用户提供“买、用、退、换”一体化的购车解决方案,精准解决“首付高、月供高、残值忧虑”等实际痛点,大幅降低用户TCO,打破商用车能源切换最后壁垒,实现商用车领域“油电同价”,引领新商用车时代。

        以星智H为例,通过远程无忧计划用户月供比例直降29%,每年可节省3万多元能源消耗支出,官方保底回购彻底打消用户残值焦虑。

        新能源国补退出,再加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导致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甚至紧缺,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近期国务院及地方亦密集出台政策,对新能源商用车大开方便之门,新能源商用车经济性优势愈发凸显,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驱动下,促进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新能源商用车已进入新的时代,如何打破“油电价差”壁垒,实现“油电同价”、由单一产品向全生命周期和全价值链的服务生态转变,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王彦彬表示,未来,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将继续秉承“创造智慧互联,引领绿色商用”的品牌理念,聚焦市场变迁不断推陈出新,以新产品、新模式、新生态赋能客户高效运营,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赢战新未来,为国家“双碳目标”的早日达成贡献“远程力量”。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车资源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换电模式”被明确鼓励,新能源车市场再迎变局?

       易车讯?日前,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钟学丹受邀发表以《车云一体,构筑云上新生产力》为主题的主旨演讲,分享了腾讯对汽车产业数字化变革、车云一体化发展的理解和实践。

       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 钟学丹

       钟学丹认为,中国市场正在引领智能化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从单车智能到车云一体持续进化。同时,汽车行业进入到不确定性与合规化发展并存时代,云作为弹性、易拓展的载体,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业务韧性,抵抗动荡,安全合规发展。

       “云正在成为重要生产力,车云一体化的数据驱动将成为汽车产业的竞争关键。未来,汽车行业将基于云端去定义智能、定义体验、定义新的商业模式。”钟学丹表示。

       腾讯将以云为核心,为汽车产业提供数据驱动的车云一体化基础设施,通过灵活的部署方式、云原生的开放体系,以及针对汽车行业特性的行业解决方案,助力车企构建围绕厂、店、人、车等不同场景,构建车云一体化的数据驱动闭环。

       今年是腾讯布局汽车行业的第五年,数据显示,已经有100多家车企及出行科技公司使用了腾讯云服务,在汽车行业的用云量已超过25万核服务器、汽车行业的存储规模突破100PB。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腾讯对于汽车产业数字化变革、车云一体化发展的理解和实践。

       今年上半年,汽车产业经历了短期的震荡,但并没有影响智能网联汽车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我们看到几大核心的变化:

       第一个核心变化,智能电动化正在推动汽车产业结构化的变革。中国市场正在引领智能化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从单车智能到车云一体持续进化。

       今年一季度统计,L2级自动驾驶在我国乘用车市场的新车渗透率已经达到23.2%。同时,近期多款新车已经搭载了高算力计算平台、激光雷达等面向L3级以上的硬件配置,并且价格已下探至20-30万元区间。可以说,2022年或将成为中国准L3自动驾驶量产开端之年。

       这背后也伴随着巨大的研发和运营投入。如何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进行数据管理、算法迭代和体验优化,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大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云一体化、数据驱动的IT基础设施成为必然。

       第二个核心变化,用户对于智能科技的付费意愿和要求在不断增长。如何拓展新的服务模式,创造新的商业增值空间,成为车企的新考验。

       德勤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中国消费者愿意为车联网服务付费。好的体验不再是堆砌配置,而是要求以用户为导向,以数据为驱动,通过云端能力不断升级迭代,为用户提供按需服务,这背后还有非常多的商业空间值得挖掘。

       第三个核心变化,汽车行业进入到不确定性与合规化发展并存时代。

       一方面,新冠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动荡等不确定性因素频发,对供应链、销售端都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另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监管体系密集出台,也正引导汽车产业向更标准、更安全和更有序地发展,对企业的数据合规、自主可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云可以作为一个弹性、易拓展的载体,帮助企业提升业务韧性,抵抗动荡,安全合规发展。

       综上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云正在成为重要生产力,车云一体化的数据驱动将成为汽车产业的竞争关键。

       基于云端去定义智能、定义体验、定义新的商业模式

       一方面,软件占比的大幅提升,也促进汽车研发体系的重新构建。整车制造研发体系和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的研发运营体系是完全不同的系统架构,后者需要构建数据驱动的敏捷研发和运营架构,如何实现大规模、分布式的软件协同效率提升,结合实时感知、场景理解、算法迭代等持续优化运行效率,将是新的核心竞争力。

       从用户角度,用户对智能化极致体验是不断刷新的。用户对汽车的体验要求,不再是买车的时候有什么功能特性,而是在用车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及时的获得新鲜的场景体验,最新的数字化内容,不断与时俱进的新交互和功能,以及越来越懂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服务等。

       具体而言,云端协同所带来的核心价值可以概括为三个点:不断优化的研发运营效率,不断革新的汽车服务体验,并随之带来企业业务韧性的不断增强。

       优化研发效率

       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趋势下,对软件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研发效率是决胜的重要关键因素之一。

       自动驾驶、智能汽车技术更快速的进化,除了车端感知能力、算力平台、控制优化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云端的数据管理平台和算法训练平台。

       工程实践中,获得一个算法模型,大约70-80%的人工时间花费在数据处理上,约70-80%的机器时间用在模型训练上。由此可见,数据和计算,是驱动研发效能提升的两大关键。

       海量的数据存储和访问,如何降低存储成本、提升访问效率?我们基于腾讯云业界领先的存储加速服务———GooseFS,相比传统存储的接入和访问模式,加速性能提高了10倍,可以很好的满足汽车自动驾驶场景对海量数据访问所遇到的瓶颈。

       在算法开发方面,我们提供的一站式算法开发、训练框架——TI-One,可以帮助大量节约算法训练的成本。在模型训练环节,算法开发TCO(总体拥有成本)至少降低50%,进一步节约计算成本,提高训练效率。

       针对研发体系繁杂、架构不统一的情况,腾讯还可提供多云管理、多云调度的平台,并提供DevOps、AIOps、低代码平台等一站式的开发基础设施,加速软件开发效率和灵活性。

       同时,我们认为,更高效、低成本的上云,一定是“专云专用”、符合行业特定需求的行业云。为此,我们在上海设立了一个智能汽车云专区,从云专区的硬件选型,到云上组件都是高度结合智能汽车行业特殊需求进行配置和优化。在智能汽车云上,我们打造了完整的自动驾驶、仿真训练、高精地图、座舱等云上自动化工具链等,为车企带来开箱即用的专有化云端服务,让车企可以更专注于算法优化和体验改善。

       革新汽车服务体验

       通过基于云端的互联服务,我们还在帮助拓展汽车服务新模式,探索创新的服务增值空间。

       出行是一个场景驱动服务的体验模式,及时感知场景的变化和需求,为用户提供恰当的服务选择,可以极大的提升用户驾乘体验,而服务的碎片化、本地化需要有一个好的云端框架可以更便捷的将互联网服务快捷上车,方便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就可以更即时地、按需地获取这些丰富的内容和服务。

       当然,好用的服务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如何更好的结合用户具体的用车场景,解决用户当下所需呢?通过腾讯新一代的场景引擎,可以将车端对场景的实时感知,与云端的AI和数据能力相结合,让用户更清楚地获知身处何地、周边有什么、我想要的服务在哪里。我们重点围绕诸如停车、充电、etc等用户普遍关注的用车场景,去打磨的智能场景化的能力,帮助提升车载服务的活跃度。现在,腾讯也开放了场景引擎和智能推荐体系,助力车企打造自主可控的云端场景引擎一体化平台。

       在自动驾驶场景和高级别辅助驾驶场景下,我们推出新一代智能驾驶地图,通过云端实时连接和一体化的数据架构,我们首创性地实现了高精地图、ADAS地图、SD地图的数据同源“一张图”,可以针对人工驾驶、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不同驾驶模式自动切换地图形态,从车道级精度到路径级精度,多种比例尺无缝切换。这种车-图-云一体化的形态,可以助力解决目前行业内普遍存在的各种地图之间数据不匹配,智能驾驶系统人工接管频率高,地图更新频率难以统一等制约智能驾驶功能实际应用等问题。同时,通过多模态的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更沉浸、更鲜活的导航探索体验。

       通过极致体验的打造和持续运营,腾讯愿与车企共创订阅制的商业模式,基于腾讯用户运营的经验,结合车企构建的车辆和用户数据闭环,助力车企打造和培养用户不但愿意使用,也愿意为体验付费的商业模式。

       增强业务韧性

       车云一体化带来的第三个价值,是增强业务韧性。

       汽车产业目前正在经历结构性的变化,也进入到强监管、安全合规发展的时代,对企业的安全建设、数字化的运营能力,实时地事故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联网车辆的不断增长,如何构建更健壮和弹性的网络架构体系,及时解决接入、数据处理、扩容、灾备等问题,都是需要面对的新挑战。

       云具备更加弹性灵活、开放兼容、可持续运营的特性,可以成为汽车企业在提升业务韧性的过程中的常规标配,助力车企随时应对突发的业务,提升业务敏捷性,有效降低整体运营成本。

       在这方面,我们基于云和数字化实践的经验,结合汽车行业的业务特点,可以借助云平台的数字底座,实现研发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智能化、运营智能化,持续助力汽车产业增强业务韧性。

       腾讯为汽车产业提供“车云一体化”的基础设施

       在车云一体化的趋势下,腾讯将以云为核心,为汽车产业提供以数据驱动的车云一体化基础设施,通过灵活的部署方式、云原生的开放体系,以及针对汽车行业特性的业务解决方案,助力车企构建自己的数字化底座和完整的业务服务能力。

       首先,腾讯基于自身敏捷的云原生体系,打造沉淀出坚实的底层云基础设施,通过灵活部署的IaaS,以及云原生、Devops、开放的云上工具平台,帮助车企和合作伙伴灵活、快速、低成本的构建起车云一体化的基础,支撑汽车行业数智创新和快速变革。

       在底层智能汽车云作为核心底座的基础上,向上连接起汽车产业链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核心场景,实现车云一体化的数据驱动、场景闭环。帮助车企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构建新生产力。

       基于开放强大的智能汽车云平台,通过中间的IPaaS应用集成连接器、IDaaS账号连接器、微搭低代码应用连接器等,可快速支撑厂、店、人、车等多端的不同场景,通过端云一体化实现数据驱动的新场景,创造汽车行业新生产力。

       为100家车企和出行科技公司提供云服务

       今年是腾讯发力汽车赛道的第五年,目前,已经有100家车企及出行科技公司使用了腾讯云服务。

       面向汽车行业,一方面,我们持续夯实云底座能力。目前,腾讯云在汽车行业的用云量达到25万核服务器、汽车行业的存储规模突破100PB,帮助车企增量超过70%。

       同时,在腾讯云底座之上,我们还面向汽车行业各环节的特殊需求进行专有化定制开发,围绕智能汽车云、数字营销、办公一体化、工业制造等场景,联合600+生态合作伙伴,推出了130+个云上行业解决方案。

       站在汽车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时期,腾讯坚持做好数字化助手角色,专注自身所长三个领域:第一,深耕云、图为核心的基础设施;第二,发挥好C2B连接价值;第三,共建开放生态。

       从单车智能到车云一体,再到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腾讯将充分发挥好以上三个维度的能力,将人、车、路、云都能够连成一张网,在云端实现人车路的实时计算,让交通运营管理体系之间信息畅通,让企业一体化管理和运营效率更高,让用户服务更及时、更极致。

       易车App提供销量、热度、点评、降价、新能源、实测、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等榜单数据。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蔚来电池租用服务上线 联合宁德时代等推动车电分离

       每一次风口的到来,都将带动一个产业发生巨变。新能源 汽车 目前就在酝酿一个全新的风口:“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

       在7月23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目前已经上报国务院,换电将成为下一个规划期的新消费热点。“充电与换电都是电动 汽车 的能源补充方式,各有优势也各有适用领域和消费群体。工信部鼓励企业 探索 ‘车电分离’模式应用,满足不同市场需要。”

        新能源 汽车 行业给出了未来明确的发展方向,不难想象,昔日投资者一窝蜂做电动车的热火景象将得到复制,不过这次大家跟风做的将是换电车型与换电站。

        都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上天”,新能源车企站上“换电”这个新发展风口,就能成功飞起来吗?

        为什么政府部门对“车电分离”模式如此重视?这要从电动车的发展瓶颈说起。

        我国新能源 汽车 在一系列政策利好的扶持下蓬勃发展了十年,不仅让我国新能源 汽车 市场规模站上了世界第一的高度,也让妨碍电动车推广普及的阻力得以呈现,这其中,包括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

        续航里程方面,多年来,经过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主机厂的不懈努力,目前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最高突破700公里,工况续航超过500公里的电动车也有很多产品可选,比如蔚来、小鹏、广汽新能源、比亚迪,等等,与传统燃油车的续航里程进一步拉近。

        但充电时间,一直是纯电动车的一项短板。

        电动车有快速充电和慢速充电两种模式,慢充状态下,一辆电动车充满电一般需要8-10小时,而快充状态下,大部分电动车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充满80%的电量,个别电动车能将这个时间缩短至40分钟。尽管如此,与传统燃油车5分钟即加满油的时间相比,电动车的充电时间仍然显得漫长,在节奏快、分秒必争的大都市,车主未必有这么多闲暇时间为电动车充电。

        这个时候,“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是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所谓“车电分离”,即将电动车和电池拆分,车主可以通过电池租用方案、购买换电套餐等方式拥有和使用车辆。当电动车的电量不足时,车主无需到充电桩花大量时间为车子充电,只需到换电站更换一块电量满格的电池即可继续使用车辆。

        对于消费者而言,“换电”模式不仅可以减少部分购车成本(动力电池),还不必担心电池损耗、质保等问题,更无须担心充电过程中发生起火自燃事故,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例换电车辆发生安全事故。

        于是2020年,换电站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能源 汽车 补贴也对换电模式给予政策鼓励。

        辛国斌表示,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进新能源 汽车 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政策,鼓励企业根据适用场景研发换电模式车型,支持北京、海南等地方开展试点推广,推动新能源 汽车 产业高质量发展。

        每一个产业新风口的形成,都不是突然出现,而是早有端倪,“换电”模式也是。

        2019年6月初,国家发改委发文鼓励企业推广新能源 汽车 电池租赁等车电分离消费方式。2019年底,辛国斌在“新能源 汽车 换电模式研究座谈会”上强调,充电与换电两者模式不是对立的关系,各有优势和特点,应鼓励包括充电、换电在内的各种新能源 汽车 电能补给模式共同发展,不断提升新能源 汽车 的使用便利性。

        嗅觉敏锐的车企,早已开始 探索 “换电”模式,包括推出换电模式的电动车,以及建设换电站。

        最成功的是蔚来 汽车 。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唯一采用换电技术的新兴企业,蔚来一直在布局“车电分离”业务,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37座换电站,覆盖61座城市。不过,蔚来在推进“换电”模式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阻碍,比如电池产权归属以及标准不统一。为此,蔚来计划在8月份成立一家独立的电池资产管理公司,以推动车电业务分离。

        传统车企中动作最快的是北汽新能源。

       官方信息显示,北汽新能源2016年就启动了换电站的建设运营,截至今年4月,已在全国建成换电站200余座,覆盖北京、厦门、广州、昆明、海口等15个城市。据称,换电站网络布局是北汽新能源的一个重要战略布局,未来北汽新能源将以北京、厦门、海南为重点推广并建设区域,打造可供全国示范参考的能源管理与服务、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样板间”。一个月前,北汽还通过海南项目,在出租车领域首次实现“车电分离”的商业模式。

        此外,吉利、上汽、长城也在 探索 推出换电车型,并着手布局这个领域。吉利2016年就成立了名为易易换电的全资子公司,并于近日注册了“易易换电”商标,首款换电车型有望在曹操出行率先落地。

        作为动力电池企业老大的宁德时代,也在 探索 车电分离模式,不仅和科士达成立储能业务公司,研发储能与充电一体化的产品,还与国网节能公司成立新疆国网时代储能发展有限公司,与百城新能源合资成立上海快卜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 探索 电网调峰和充电智能微网与储充一体化网络,为入局车电分离业务运营做准备。今年7月17日,宁德时代更与北汽新能源签署车电分离项目合约,正式进军换电运营领域。

        “车电分离”真的那么香吗?这个风口难道就没有风险吗?

        当然不是。事实上,采用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后,车企承担的风险反而更大了。

        首先,车企要承担电池成本,废旧电池回收需要自负亏损。纯电动车成本最高的是动力电池,大约占整车价格的40%,“车电分离”后,车归车,电归电,消费者只需要出电动车的成本,电池的成本改由车企承担,电池的效能衰减问题也被转嫁到了车企身上。

        其次是换电站等基建成本投入过高,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

        换电站需要准备的电池按照每千瓦时1500元来算,60千瓦时的动力电池需要9万元,一个换电站常备8块电池,那么光电池的费用就是72万元,这还不包括充电设备、场地租金、人工费和电费。

        据悉,北汽新能源一座换电站的建设成本约为300万元,这连不包括电池的成本,由于目前换电车数量少,运力不足,导致其换电站回本难。

       另外,电池缺乏统一标准、性能有差异,以及换电标准无法统一等问题,也是困扰车企的一个烦恼。

        也就是说,“车电分离”的销售方式就像一朵带刺的玫瑰,闻着香,但要触碰,却有被刺的风险。

        这些风险,该如何规避呢?蔚来推动车电业务分离,成立一家独立的电池资产管理公司的做法,给出了一个思路。

        据媒体报道,这家电池资产管理公司将推出BaaS(Battery as a Service,电池即服务)产品,目前正在寻求融资,引入大型能源基金的投资,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已明确表达投资意向。蔚来之所以怎么做,就是为了将整车和电池资产的归属权进行剥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车电分离,引入投资降低自身承担的成本压力和投资风险,同时还可以更灵活地利用这部分资源。

        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加入,在技术上对蔚来提供支持,尤其是在电池梯次利用、回收上给予技术支持,无疑能更好地推动蔚来的车电分离业务。也就是说,这一步棋,既解决重资产的资金压力,又引入技术支持,自己还能以运营商的身份向其他车企开通换电平台、提供换电服务,可谓一举多得。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在实现商业闭环的逻辑之前,车企若能与动力电池结盟,再引入资本支持,无疑是相对理想的状态。

        “换电”这个风口值得押注,但没必要所有风险都由自己承担。

       8月20日,蔚来宣布蔚来电池租用服务BaaS?(Battery?as?a?Service)上线,并联合宁德时代、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国泰君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武汉蔚能电池资产公司(以下简称“武汉蔚能”),推动车电分离新商业模式的发展。

       蔚来电池租用服务?BaaS提供车电分离、电池租用、可充可换可升级的全面服务,可以看作是技术与商业模式的突破式创新。

       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不含电池销售的蔚来车型已经完成了认证和公告。首位选择?BaaS模式购车的用户完成了包括贷款、保险、上牌在内的全部购车流程,车电分离、电池租用的创新模式从设想变为现实。

       作为电池资产的持有方,武汉蔚能是BaaS的重要一环。该公司已于8月18?日成立,注册资本8亿元,四家股东分别出资2亿元,各自持股25%。武汉蔚能的主要作用是从蔚来购买电池包并租给用户,并委托蔚来为用户提供电池的充换电及升级服务。

       不过,持有电池包是重资产的运营模式,而且蔚来汽车销量越多,选择BaaS模式的用户越多,电池资产公司持有的电池包就越多,资金压力也越大。如何能让电池包资产保值增值,考验的是电池资产公司的精细化运营能力。

       所以,成立合资公司是非常明智的,一方面可以有效分散蔚来的资金压力和运营风险,另一方面,宁德时代利用其专业技术能帮助维护好电池包的性能和残值,国泰君安可以提供金融支持,也能帮助完善商业模型。

       从武汉蔚能的股比来看,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虽然这是一门好生意,但蔚来一家做不了,所以四家公司对等出资持股。

       蔚来电池租用服务BaaS的成功对于蔚来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BaaS进一步打消了用户购买智能电动汽车的诸多顾虑,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购车和用车体验,将促使更多的汽油车用户转向选择蔚来。

       即日起,用户在购买蔚来全系车型时都可选择电池租用服务,车辆购置价格将立减7万元,在购车时不需购买电池包,机动车销售发票价格中不含电池包价格,用户的金融贷款首付和每月还款也以去掉电池包的价格计算。

       BaaS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租用不同容量的电池包,按月支付服务费。对于购买了蔚来服务无忧套餐的用户每个月仅需支付980元的电池租用服务费(70kWh电池包),未购买服务无忧套餐的用户则需每个月额外支付80元的电池保障费用。

       BaaS用户和电池购买用户一样,可享受蔚来的换电服务和电池灵活升级服务,并能获得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及购置税免征政策支持。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表示,蔚来早在2012年就对用户进行过调研,发现充电没有保障和电池价格高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两个核心因素。因此,蔚来一直基于换电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作为出发点以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

       蔚来电池租用服务BaaS将大大降低购车门槛,更好平衡购车成本与用车成本。在BaaS模式下,购车成本和用车成本都要低于同级别品牌的汽油车型。同时,BaaS模式也将体系性解决电池衰减、电池无法升级、车辆保值率变动大等一直影响电动汽车普及的难题。

       对于蔚来电池租用服务BaaS的建立,李斌认为要有四个先决条件才能使该模式形成闭环,即可换电的车辆设计、换电运营服务体系、政策支持车电产权分离和独立的电池资产公司。

       在产品设计方面,自成立以来,蔚来坚持换电技术的持续研发和换电网络的建设。截至?8?月?20?日,蔚来已获得换电相关专利超过?1200?项,包括对车辆的设计、电池包和BMS设计、换电站设计,以及将车、电池包和用户连接在一起的云端服务设计,并参与了行业换电标准的设计。

       换电运营服务体系搭建方面,蔚来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建成换电站143?座,覆盖全国60多个城市,每日换电次数达几千次,累计为用户完成换电服务超过80?万次,其中单个换电站一天最多换电次数达96次。近日,蔚来作为第一起草单位,联合中汽中心及多家汽车企业制定的首个国家级电动汽车换电标准已经通过审批,将进一步推动换电技术与服务的发展。

       通过用户对换电模式的认可,推动了政府主管部门对换电技术路线的支持。2020?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中明确对基于换电技术的车电分离模式给予肯定,售价?30?万以上的电动车必须具备换电能力才可享受购车补贴;在?202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换电站首次被纳入“新基建”范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今天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