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报价 汽车报价
国外汽车文化_国外汽车文化和国内的对比
佚名 2024-05-22 人已围观
简介国外汽车文化_国外汽车文化和国内的对比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国外汽车文化”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看吧。1.车轮上的英国:消失的七大经典汽车品牌2.汽车的更新迭代从何而来?汽车设计“教父”哈利·厄尔告诉你答案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国外汽车文化”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看吧。
1.车轮上的英国:消失的七大经典汽车品牌
2.汽车的更新迭代从何而来?汽车设计“教父”哈利·厄尔告诉你答案
3.盘点5种美国汽车非法改装项目,来看看都有哪些吧
4.德国汽车文化
5.澳洲汽车历史一:谁是澳洲汽车文化的开荒牛
车轮上的英国:消失的七大经典汽车品牌
车轮上的英国消失的七大经典汽车品牌
前言:
经常有人说“不要跑得太快,要让灵魂跟上”,但有一个国度,之于它而言,灵魂似乎才一直是那个领跑者,永远思先于行,行执于思,它有着引领世界工业发展的创新,但创新中永远渗透着偏执,它传统、坚持、绅士,也疯狂、破格、傲娇,因为它的名字叫做“英国”。而对于这样一个个性国度,它的汽车工业史注定是一段“交织着传奇”的传奇,而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从产品到人文,从品牌兴亡到赛事传奇,从英式设计到民间文化,汽车之家“车轮上的英国”系列选题,将为您全面解读这个个性国度的汽车文化,这个大不列颠灵魂在汽车工业史上的百年舞动,让我们一同感受。
英国汽车工业的衰败一直是汽车界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在英国汽车工业史上,它曾经涌现出大量的经典品牌。而如今,你甚至都无法找到一个能真正意义上代表英国汽车的品牌。正因为英国汽车工业的特殊性,因此为大家讲解一下大多英国汽车品牌的发展历史,这一篇将从已经消失了汽车品牌开始。
消失的品牌:
Rover罗孚(1887-2005年)
品牌亮点:
曾经的英国皇室座驾/英国最庞大的汽车集团
消失的原因:
受英国政府政策影响、车厂本身不思进取
罗孚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非常熟悉,它是现在上汽荣威的前身,最早由约翰·坎普·斯达雷和威廉姆·苏顿在1887年创立,至今已经有125年的历史。罗孚品牌创立之初是生产自行车的,直到1904年第一辆汽车才真正诞生。
1904年,第一辆罗孚8汽车诞生,当时该车采用了一款单缸的1.3L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了8马力,这样的动力在当时已经非常强劲了,所以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极大的追捧。第一款罗孚8车型推出后,其销量达到了2200台,并且曾经还有探险家驾驶这辆车完成了从英国的考文垂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长途旅行,正因如此罗孚8也成为了世界上跨越欧洲的第一款汽车。
随着第一款车型的成功推出,罗孚汽车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并且顺利的经过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而在二战之后罗孚汽车在受到美国威利斯汽车的启发下还创建了著名的路虎品牌,第一款路虎是在罗孚P3的基础上研发的,当时在罗孚P3轿车的基础上增加了4轮驱动和多功能车身。
1958年诞生的罗孚P5车型把罗孚品牌真正带向辉煌,当时的品牌价值能与劳斯莱斯相比肩,也正是因为这款车型的出现,让罗孚被附上了“皇室血统”的光环,当时的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梵蒂冈教皇等都是P5或P5B(P5的延续车型)的用户。
到了上世纪60年代,罗孚开始逐步陷入危机,因为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英国政府一直对本国汽车实行高关税保护,而在上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高关税政策的取消,使得英国汽车受到了国外汽车的强烈冲击。为了改善这一困境,英国政府将英国大多数主流的汽车厂商进行了整合,当时的奥斯汀、MG、罗孚、凯旋、捷豹等品牌都被融合到了英国的利兰汽车旗下,组成了类似汽车联盟的集团。
不过这一举动并没有帮助罗孚汽车走出困境,英国对汽车产业的政策是以出口为主,内需为辅。但英镑的坚挺,使得英国汽车在其他国家奇贵无比,并且在质量上却没有什么优点。所以导致了英国汽车业的持续低迷。
1977年,罗孚还与本田开展了合作,希望应用本田的技术制造出经济实惠的家用车型,随后推出的罗孚200、罗孚600、罗孚800均是基于本田车型打造,遗憾的是罗孚一味的“换标”行为,不但没有为罗孚赢得发展机会,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到了1994年,罗孚正式被宝马收编,随后的六年中宝马陆续推出了罗孚25、罗孚45和罗孚75车型,虽然这几款车型也收到了一些成效,不过由于德英两国的历史文化差异的冲突,以及宝马对罗孚改造过程中的强大阻力,最终导致了宝马不仅没有帮助罗孚走向成功,反而拖累了宝马的发展。
2005年罗孚宣布破产,旗下的MG和罗孚两个品牌的技术平台被南汽收购,而随后南汽又被上汽收购,但是由于商标权的问题,罗孚在中国只能以中国的自主品牌“荣威ROEWE”销售,至此,一个100多年老品牌也正式消失。
汽车的更新迭代从何而来?汽车设计“教父”哈利·厄尔告诉你答案
在汽车界,德日都做了很大贡献,都生产过很杰出的车型。我们就不谈历史了,说说当下。
当下在一些领域德国人厉害,比如说赛车,包括F1、房车赛,德国人玩得比日本人强。比如日本丰田过去十多年来先后投入大力量去玩勒芒和F1,结果还是玩不过里头的欧洲厂商(包括德国的宝马、奥迪等)。但是在一些领域,比如说电动车和混合动力领域,日本人目前的技术又领先于德国人。我知道一个故事:戴姆勒集团曾经想和日本丰田购买或交换混合动力技术,德国人开价后丰田拒绝了,给出的回应是“你们低估了混合动力的技术含量”。
具体到某些零部件技术领域,例如变速箱,有人会说德系品牌的变速箱规格、技术高于日系。事实上,多数厂商的变速箱都是与供应商合作开发的,德国和日本都有世界知名的变速箱供应商。在高档车用的多档位自动变速箱方面德国比较占优势,ZF(采埃夫)是知名品牌;而日本厂商在小型车用的经济型自动变速箱上造诣比较高,以Aisin(爱信)为代表。在新类型变速箱技术上,日本厂商对CVT的应用比较积极和广泛,德系厂商这方面比较落后;而德系车厂近年极力应用双离合变速箱,走在了日本车厂的前面(日本的性能车也有用双离合变速箱的,实际上供货商都是博格华纳、Getrag这些欧美企业)。
美国是个汽车社会,汽车产品丰富多样,拥有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最先进、最时尚、最上乘的汽车,但美国人不像中国人那样对轿车偏爱有加。你会发现,美国的皮卡市场也是异常火爆,可以占到整个市场20%的份额。美国本土的汽车制造商常常为争夺市场而打得不可开交,新车型和价格调整都异常激烈,不亚于中国汽车市场。
一般住house的美国人都是男女主人一人一辆车,有时还能见到3辆车的,当下很多中产家庭往往是一辆SUV、一辆SEDAN(小轿车),SUV据说是家庭主妇的首选车型---空间够大,接送孩子或购物都很方便。美漂的中国人大多一家一辆车,当然时间长了或者有了孩子很多也都买第二辆,总体来说中国人喜欢经济省油的日本车,我们那排量3.0的美国车耗油量的确挺大的,不过这里几乎找不到2.0以下的车。很多老派美国男人喜欢皮卡,学校的停车场里就有不少。在路上,美国车和日本车几乎霸占了八九成,有时能见大众系列,再就是宝马奔驰沃尔沃了。
美国人,特别是大部分美国男人,从小在汽车文化中耳濡目染长大,一些基本的维修保养都是自己动手。美国女人呢,问过几个老太太,都是16岁就拿了驾照。可能因为汽车早已经成了他们生活里的必需品,美国人购车心态比中国人理智的多,很少有人因为攀比而买车,也不会因为买车而专门吃饭喝酒庆贺一番。
盘点5种美国汽车非法改装项目,来看看都有哪些吧
哈里·厄尔(Harley?Earl)1893年出生于好莱坞,是美国商业设计的代表人物,世界上第一位从事专职汽车设计的设计师,创造了美国汽车文化的核心,被业内奉为“The?Father?Of?The?Dream?Car”即梦幻汽车教父。青春年少的哈利·厄尔见证了美国汽车行业的崛起,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哈利·厄尔研读了工业技术与设计。1927年,进入通用汽车公司仅一年的哈里·厄尔便主导建立了外形设计部,至此,汽车整体设计概念诞生了。当时,包括通用汽车公司总裁都想象不到,这位身材魁梧的加利福尼亚人将对汽车行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会比肩亨利·福特。
上世纪早期,能够拥有一辆Ford?T?Model便足以使得消费者拥有高人一等的身份。不过在美国,当汽车保有量达到一定数量时,人们会对汽车要求得更多,其中不仅限于可靠性和低廉的价格。哈里·厄尔就看准了这一契机,将汽车工业设计与时尚潮流相结合,将其看做时尚消费用品一样,用更为靓丽的外形、内饰设计来吸引消费者,甚至是还聘请了多位女性设计师到汽车设计部门。
可以说,这是一种在观念上的改变。他富有开创性的认识与其说是来自消费者的理性需求,倒不如说是来自他们内心深处的感性欲望,是他将汽车从冰冷的机械工具变成了被赋予灵魂的流行元素和情感寄托。
在通用汽车公司总裁阿尔弗雷德·P·斯隆的支持下,哈里·厄尔凭借出色的设计和如时尚商品般更新迭代的设计理念,10年间让通用汽车公司急剧发展,一举超越了福特汽车公司而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通用汽车公司能够实现如此令人刮目相看的创举得益于几种新的汽车市场销售方式:产品多样化、年度车型演变、分期付款购车和减价销售的概念,替代了单一销售,价格不变的销售理念。最重要的是,阿尔弗雷德·P·斯隆为美国各个阶层提供了不同种类及风格的汽车。
在美国,社会地位就是一切,汽车买主不再满足于大众化汽车,他们购买汽车前首先寻求的是把自己和邻居区别开来,就像衣服一样,时尚思想已经渗透到整个美国社会中,他的目标就是向每个人提供一款谁都可以买得起的豪华汽车,从廉价的别克到最昂贵的凯迪拉克都被这种设计理念所贯穿。
起初,哈利·厄尔受到了凯迪拉克公司总经理劳伦斯·菲舍尔(Lawrence?Fisher)先生的引荐,来到通用汽车公司。符合阿尔弗雷德·P·斯隆的发展战略的第一款车,也是哈利·厄尔的第一款作品名为:LaSalle。
通用汽车公司计划用这款车来填补别克与凯迪拉克之间的市场空白,哈里·厄尔参照西班牙汽车品牌西斯帕诺·苏依扎(Hispano?Suiza)所设计的车型,通过模仿,为美国消费者带来了全新外观的豪华汽车。它那文雅的外形昭示着速度与现代,狭长、低矮的轮廓成为哈里·厄尔随后30年的设计特点。
他把从好莱坞学到的设计理念用在了这款量产汽车上,证明了豪华、舒适和时尚集与一身并能够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是可以实现的。到1929年为止,Lasalle实际销售了5万辆。尽管没能在最后几年中继续生产,但是它的替代车型1934款Lasalle比前辈更为先进。
Lasalle是第一款同时采用外形与工程相结合设计的量产汽车,这为以后的汽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哈里·厄尔的下一个通用汽车项目并没有那么成功,由于外形设计部对工程部做出的妥协,新款别克车型的“腹部”出现了一块凸起,因此被戏称为“怀孕”的别克。因为对车身设计与风格的良好把握,通用汽车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了汽车市场上最具实力的汽车制造商,功臣哈里·厄尔不仅仅使汽车变得越来越漂亮,而且还勾勒出现代汽车的设计工艺,开拓了二维草纸图和全尺寸粘土模型的应用。他的工作间就像是一座温室,培养出许多位才华横溢的汽车设计师。著名的科特(Cord)汽车设计师戈登·布瑞格就是哈里·厄尔工作室的“毕业生”。
1936年,哈里·厄尔凭借第一款“概念”车,即风格鲜明的Buick?Y?Job将汽车设计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的目的是将未来的元素融入其中,预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是一部梦想之作,而非现实之作。他用连续的弯曲表面和突出车身水平性的平行铬合金装饰创造了一种狭长的流线形车身。
粘土塑模制造技术是设计师获得汽车前卫外形的一个重要因素。Y?Job充分应用了现代技术,具有电动折叠顶篷和电动车窗。此外还有其它创新的设计细节,如平面门把手和水平水箱护罩。哈里·厄尔的设计远远超过了他所在的时代,车位其它制造商竞相模仿的对象。
二战后期,哈里·厄尔为通用汽车公司设计了更多独具创新性的汽车,使得汽车设计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并为汽车设计成为一门学科打下了基础。1959年哈里·厄尔隐退,他的学生比尔·米歇尔(Bill?Mitchell)接管了通用汽车外形设计部。
哈里·厄尔在通用汽车公司的三十三年间,才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对世界汽车设计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没有任何设计师能像他那样在如此长的时间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也没有谁在汽车设计领域里能像他那样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德国汽车文化
看过《速度与激情》系列**的朋友们是不是都对影片中的改装车和改装聚会所吸引?尤其是看过第二部和第三部的改装厂飙车大戏之后,是不是非常羡慕国外的改装环境,同时也在为国内对于改装车限制法规怨念颇深?其实即便是在汽车改装文化非常发达的美国,对于汽车改装也同样有着众多的改装规定,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1.大功率灯光改装
在夜间行车最希望拥有的是什么?当然是足够亮的灯光效果,尤其是当你驾驶着一台硬派越野车打算去穿越或是开启旅途,光线越亮也就代表着越安全。但其实在美国的很多州,都是禁止改装汽车灯光的,尤其是大功率远光灯、聚光灯以及长条状探照灯。原因是这些灯光会对对面行驶的车辆构成危险,这与对面一台开着远光灯向你驶来的汽车拥有相同的效果,甚至更严重。
另外,红色,白色和蓝色的灯光(类似警灯)是非法的。如果在非警车上使用警灯而被抓到,将受到重罚。
2.电子自动牌照架
可能在一些**情节中,电子自动牌照架非常的炫酷,通过车内的按键就能更换或隐藏车牌,不少汽车元素**中的主人公都靠这个改装件躲过敌人或是警察的追捕。
不过在美国购买并拥有这样的设备是合法的,但在道路上使用是非法的,也就是如果你想扮酷,那么买一套安在车上在车库里玩玩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装上它并行驶在道路上,那么就等着被逮捕吧。
3.深色车窗
有没有发现在美国对车窗进行贴膜的人少之又少,除了他们天生喜欢晒太阳之外,其实在美国的一些地区对车窗着色是非法的。如果实在拍晒可以选择车用窗帘,这个配置合法,就是不太美观。
在美国不同的州或是县,对于车窗颜色的要求并不相同,有些州允许在将车窗进行改色,但透明度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但大部分地区都不允许将车窗改色,尤其是太深的颜色。
4.激光干扰器
美国的高速公路上会有一些警察采用激光枪来对过往车辆进行测速,所以为了干扰和逃避处罚,在美国可以买到一种激光干扰器的产品,这当然是非法的,因为它可以让测量的速度出现错误,或是根本无法测量。
美国许多州都做出了相应的回应,宣布禁止在道路上使用激光干扰器。但很明显在美国还是可以买到它,不过如果被警察发现了,那么同样会面临非常严重的处罚。
5.改装排气系统
没有想到在汽车改装如此盛行的美国也会禁止汽车改装排气吧。但其实如果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且排气部件拥有售后保养等服务,那么改装排气是合法的。但虽然合法也是有限度的,比如在纽约,车速在35?mph或更低的时候,汽车产生的最大声级不得高于76分贝。不过也有明令禁止改装排气的地区,比如科罗拉多州,根据州法律,"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改装汽车的排气系统,以使汽车的噪声放大。"
可以看出以上这几点禁止的改装项目在中国国内肯定也是明令禁止的,但对于其他方面的改装美国当然会更宽松一些,毕竟他们的改装市场更成熟,配件也更丰富可靠。不过近年来国内关于汽车改装政策也有所放开,比如改色、轮圈、外观等等都可以在规定范围内进行改装,这样让不少汽车改装爱好者看到了希望,相信随着未来国内改装市场的成熟,我们也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汽车改装文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澳洲汽车历史一:谁是澳洲汽车文化的开荒牛
德国:严谨的秩序创造世界最快车速
德、法、英三国中,汽车豪华程度最高的是德国,甚至很多城市的出租车都以奔驰为主。但记者却发现德国人购买汽车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豪华,相反主要以实用和节能为主。
记者在奔流不息的德国车流中发现有“三多”:两门车多、两厢车多、多功能旅行车多。详细了解才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原来德国的油价非常高,一是通过油价收取相关的税费,二是旨在限制燃油的消费,间接起到环保的效果。这是两门车和两厢车等小排量汽车多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多功能旅行车多则主要是为了实用,德国人一般喜欢旅游、度假,这种车满足了德国人这方面的需求。
德国的汽车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车速快,出奇地快。朋友小郑专程从柏林开车到法兰克福飞机场接我们,他驻德国已经4年了,他开的是一款很不错的奔驰面包车,是从汽车租赁公司租的,不管你跑多远的路程,每天100欧元。虽然已是初冬,当地时间已过20时了,但从法兰克福到科隆一路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但却不堵塞。不一会儿,车速表就达到了每小时160公里,我们坐着有些提心吊胆,但小郑却一个劲儿地叨咕:“这车开不起来,速度太慢了。”我们问:“这还算慢?”他说:“平时车速都得每小时200多公里。”我们感到非常吃惊。走了一段才发现,每小时160公里确实不算快,一路上超过我们的车非常多。
德国之所以车速快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德国的高速公路是不收费的,进出高速公路没有一个收费站,这令我们感到很意外;二是德国的高速公路一般都不限速,只有极少数路段限速。关于限速问题德国人也曾有过争论,有的认为车速快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但最终不限速的一方占了上风,他们认为车速快并不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相反车速快是效率高的一个体现,车速慢是一种浪费。第三个重要的原因是德国人的“秩序精神”。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德国不但高速路上车速快,而且市区里车速也很快,一路上看不到一个警察,但一路上凡是遇到红灯,即使一辆车没有,小郑也都把车停下来等。问起为什么?他说:“习惯了,德国人交通秩序意识非常强。”小郑分析说:第一是德国人尊重别人,但首先是尊重自己,尊重生命;第二是相互信任,彼此都相信他人会按程序走,我也按我的程序走;第三是路权意识强,应该属于我走的我就走,不应该我走的我坚决不走。
有这样一个笑话,通知不同国家的人开会要有不同的通知办法,对大多数国家的人都得提前几分钟,通知日本得晚几分钟,但惟独通知德国人可以正好几点几分。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没有德国人精准,德国人有些像一个走时准确的瑞士手表。
澳洲汽车市场日渐萎缩,到今年10月通用霍顿与丰田将会正式关闭在澳洲的生产线。至此,曾经澳洲市场的三大巨头福特、霍顿与丰田都将全部取消在澳生产汽车,转而以进口形式继续在澳洲市场销售。
拥有特殊地理位置的澳洲曾经是汽车巨头们争相投放的市场,数十年前的澳洲就像是曾经的中国一样:相对空白的汽车市场具有庞大发展潜力,廉价劳动力之下潜藏着诱人利润空间。最早进入澳洲市场的美国与欧洲品牌,在澳洲汽车文化发展时期发生了什么?
通用与霍顿的姻缘
如今澳洲市场最大的汽车品牌是通用集团旗下的霍顿汽车,与此同时,在澳洲汽车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也是通用集团。
早在100年之前,在美国市场崛起的通用就开始澳洲市场出口汽车。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两国间成立了一些贸易限制,美国市场向澳洲出口汽车的同时附加出口底盘。当时通用每向澳洲出口一辆整车就要加上三个底盘。在这种情况下,澳洲本土商人看到了商机,曾经专注于马用具生产的霍顿开始转向了汽车组装。上世纪20年代,霍顿汽车组装厂成为了别克、道奇、雪佛兰等品牌的车身供应商。于是,1926年通用正式在澳洲成立分部,与霍顿开始更为紧密的合作。但随后不久,美国进入大萧条时期,霍顿的这盘生意受到了严重影响。
到了1931年前后,霍顿已经面临破产边缘,此时通用集团趁机收购并成立了通用霍顿汽车公司,正式开始通用在澳洲市场的扩张。由于此前通用与霍顿有过汽车制造的合作,因此新公司成立后不久,霍顿就已经拥有了整车生产能力,可以为雪佛兰等品牌生产整车。接下来,在尚未完全开发的澳洲市场里,本土生产的霍顿凭此优势迅速发展。到1937年通用霍顿生产的汽车已经占据了澳洲市场40%的份额,这时候霍顿开始计划研发属于澳洲本土的第一款量产车,但二战一触即发,霍顿公司被政府接管,项目暂停。
不过,在战时积攒的技术经验为1946年霍顿投入Project 2000设计提供了技术基础。同年到美国考察之后,霍顿公司带回了第一辆全手工打造的原型车,经过一年的测试之后,在1948年推出了霍顿品牌的重要车型FX,庞大的市场需求下,FX的年产量可以达到2万台。
欧洲品牌的入侵
可以说,20世纪的前50年里,澳洲汽车文化的形成主要来自于美国车企,无论是进口的福特还是本土的霍顿,都为澳洲汽车市场带来了浓郁的美国气息。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澳洲人民对于汽车的需求暴增,每10个家庭就拥有一辆汽车。获益最大的要数拥有本土生产线的霍顿,50年代FX的需求量是每天生产超过100辆新车。当时澳洲市场的主流汽车都采用四缸引擎,除了霍顿FX以外,还有来自德国的大众甲壳虫、英国MG、以及美国福特等等。而针对富人阶级对V6引擎的钟爱,劳斯莱斯、路虎捷豹等品牌也陆续进入了澳洲市场。这个时候通用不仅依靠霍顿发展澳洲市场,同时也引进了一批造型夸张的雪佛兰和庞蒂亚克车型。
二战结束后一批欧洲人陆续移民到了澳大利亚,同样掀起了欧洲汽车品牌在澳洲主要城市的开店潮,这里就包括了大众、雷诺、标致和雪铁龙等。欧洲移民的到来,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对于紧凑两厢车与旅行车的喜爱。此时的霍顿意识到市场需求的转变,于是迅速成立了霍顿轿车部门,并且在FE车型的基础上推出了第一辆旅行车版本。
显然欧洲品牌的进入并没有对霍顿造成太大的影响,反而刺激了新车型的研发,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中期,霍顿的发展已经到了每三辆车就有一辆是霍顿的旺盛局面。当霍顿意识到汽车的技术升级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50年代末霍顿首次推出了车载收音机。而就在此时,福特在澳洲推出了肌肉车代表——野马,澳洲本土的赛车文化很可能从这个时候开始形成。而另一方面,欧洲品牌注重紧凑小车与操控的特性逐渐不适应当时的澳洲公路。要知道,澳洲人民的用车主要在农场与城市的往返路段,欧洲小车第一次遭遇水土不服。
福特与肌肉车的崛起
随着澳洲汽车市场的发展,澳洲人民开始追求动力与速度,曾经风靡一时的四缸车型开始遭到嫌弃。与当时美国市场的发展路线相似,澳洲也开始流行V6发动机,并且迅速占据了主流。
60年代的澳洲汽车市场经历了肌肉车的黄金期,进口福特野马成为最受欢迎的车型。然而,由于当时福特在澳洲没有开设工厂,福特野马需要以进口形式进入澳洲市场,但零部件的关税征收额度十分高,这对福特车型十分不利,尤其是当时直接竞争对手霍顿因本土生产而更有价格上的竞争力。于是,思虑再三的福特决定在澳洲市场开设工厂,推出了第一款澳洲特供的肌肉车——falcon(猎鹰)。在这款车推出市场的最初,以浓郁美国风格的肌肉线条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一时间福特猎鹰成为消费者的追捧对象。
就在这个时候,日系品牌马自达带着小车R360首次进入了澳洲人民的实现。日系车在操控与造型上的独特优势第一次为欧美风当道的澳洲市场带来了一股清流。当时正值澳洲女性的消费力上升,日系小型车成为了澳洲女性最喜爱的车型之一。因此,60年代的澳洲曾经形成了“男买肌肉车、女买日系车”的有趣局面。但是,作为美式肌肉车代表的福特猎鹰在澳洲的好日子并不长久,说到底注重速度与操控的跑车并不适合澳洲的郊区道路行驶的,没过多久猎鹰就面临了一次停产
~
今天关于“国外汽车文化”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下一篇:奔驰sl级图片_奔驰sl图片大全